“混合云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企业为了避免云厂商锁定,采用多个云厂商的服务或者产品。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企业如何在异构平台上无缝管理、部署和迁移其应用。以前混合云是面向资源的,现在面向应用了。”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针对容器混合云发展趋势如此描述。
针对这种趋势,青云QingCloud自主研发了KubeSphere容器平台,是一个以Kubernetes 为基础,管理云原生应用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提供可插拔式的开放架构,使得第三方应用可以无缝对接进来,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当前,混合云已大势所趋,成为了企业的标配。调研数据显示,93%的企业正在采用多云策略,在多云中的混合云占87%。因为混合云需求来源于业务,尤其是应用上的诉求,所以云原生应用成为了必然。
KubeSphere如何满足企业混合云以及云原生应用的需求?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是Kubernetes 3.0可提供多集群管理。多集群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它还添加了应用层面的功能,一方面部署应用时可以跨集群部署;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应用管理平台——OpenPitrix,它提供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上架应用、下架应用、分发应用等。
二是Kubernetes 3.0容器平台优势。首先,KubeSphere提供了用户体验优秀的控制台,包括零学习成本的极简 UI 操作,DevOps 即点即用,不断完善可视化的微服务治理,实现应用跨平台分发、统一管理。其次,得益于早期云平台研发和公有云运营,青云QingCloud有丰富的经验,包括开发底层基础设施(存储、网络)以及企业常用的中间件、应用模板,这些能力也输出到了KubeSphere,让KubeSphere底层的基础设施变得稳健和易用。最后,通过做大量的企业级特性增强工作让其真正符合企业需求和IT现状,同时,兼容企业传统应用。例如,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无法一步跨入云原生领域,KubeSphere提供了一些工具,让他们不用改原来的代码,就能直接部署到云原生应用平台(容器平台)上,实现平滑的兼容。
三是KubeSphere具有显著的全球化特点,生态友好成为其竞争力。据悉,KubeSphere是开源项目,以开源的方式迭代;与云原生应用基金会CNCF保持紧密合作。同时,提供了全球化的站点——KubeSphere.io,还提供了面向本地化的站点,如中国站、土耳其站,后续KubeSphere还会有更多本地化站点。此外,KubeSphere的沟通渠道也采用全球通用的方式。
除了以上特点,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经理于爽告诉记者,KubeSphere 3.0可观察性与之前版本相比更强。KubeSphere从最初的产品里,围绕着可观察性给用户提供了很多功能,包括基于租户的监控、基于租户的日志检索等。在KubeSphere 3.0里,这部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此外,平台安全能力也进一步加强,能够满足金融类用户风险管控、审计等业务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容器云原生已经到了爆发期,突出的表现是用户越来越多,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随着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兴起,大量的用户和合作伙伴都在采用云原生技术做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等智慧场景。那么,面向未来,KubeSphere下一步该怎么走?
对此,周小四表示,云原生应用相对IT来说是重构的过程,要打破原有的东西,做一些重构。重构必然会带来需求越来越多,KubeSphere用户越来越多,需求也会反馈到KubeSphere上。作为开源项目,KubeSphere团队不应该做所有的事情,而是应该做最核心的,必须考虑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云原生应用领域,容器平台厂商将来的竞争一定是生态的竞争。KubeSphere下一个版本,也就是4.0版本,会在架构上做一些改造,持续增强架构的开放性。
“未来,KubeSphere的标签有两个,不仅仅是Open Source(开源),也是Open Architecture(开放架构)。KubeSphere只提供最核心的,比如管理基础设施、工作负载,提供系统级别的服务,比如监控、告警等,其他都交给Open Architecture。另外,我们还会帮助企业建设集团云和社区云,提供一些运营功能,比如计量模块、统计报表等,以一种插件的方式完善整个生态。” 周小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