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熟人社交的聊天工具,适合加入“已读”功能吗?

时间:2020-12-21 08:41:40 作者: MM

无论你承认与否,微信已不再是纯粹的聊天软件,早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至于小编某天发现,微信突然不能登录,自己都无法正常工作。

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早已全面超越了QQ,而QQ团队也很努力,一直试图创新、变革,推出了许多有意思的功能,可玩性上是微信不可比拟的,因此也受到00后等年轻群体的喜爱,但不管QQ再怎么创新,有些事依然是“禁忌”。

近日,腾讯QQ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投票,“你希望QQ出已读功能吗?”对此,有网友解读成QQ或将推出已读功能。

在参与投票的人中,绝大部分投给了“你出我就卸载QQ”的选项。从民意来看,“已读”的确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或许是网友反映过于激烈,目前腾讯QQ官微已经删除了该投票,并发微博澄清:“讨论而已,大家怎么还当真了。”并且将该微博置顶。

一个小小的“已读”功能,不仅让大家排斥抵制,还让腾讯官方也不得不删文辟谣。

事实上,社交软件是否有必要出现消息“已读”功能,一直都存在争议。“已读”,顾名思义,就是当你发给别人的消息如果被对方查看了,那么在这条消息下面就会有“已读”两个字。通过“已读”我们可以确认对方是不是已经阅读了信息。本质上就是一项双向的社交功能。

支持的人认为,能确认自己的信息是否已传达,也便于自己了解对方的态度。

反对的人则认为,社交平台本就该是个比较放松的交际环境,“已读”会令人感到焦虑。虽说方便了社交,但也侵犯了隐私,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功能,而是“对人性的考验”。

目前,市面上已推出“已读”功能的主流社交IM并不多,有办公软件钉钉/微信企业版、交友软件陌陌/微博、购物软件淘宝以及招聘平台BOSS直聘等。却无人对这几款软件上线“已读”功能有任何异议,原因很简单:

钉钉:办公场所,效率工具,所有的交流都是建立在工作的前提上,消息传达后需要实时看到对方是否阅读,事情紧急的话,可以下一步电话联系。

陌陌:对于陌生人交友,如果对方一直未读(对方也许是个机器人或者僵尸号),或者已阅后久久不回复(不要等了,可能是你的颜值不过关),表明没有发展的空间,那就下一个。

淘宝:交流是介于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为促进商品交易而进行的讨论或者磋商,在咨询过程中,买家都有一种焦急心里,希望尽快得到回复,这种情况下,“已读”就是一剂镇定剂,同时也方便商家了解买家的情况。

显然,社交产品的使用场景如果是职场等追求高效率的环境,那么“已读”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信息发出者只有在接收者做出反馈后才能进行下一项工作,如果接收者迟迟没有反馈会严重影响进度与效率。

而像微信这种主打熟人社交的产品,真的适合加入“已读”功能吗?

咱们可以设想一下“微信加入已读功能后”的场景:

交友方面:

对方发过来一则消息,如果你愿意聊天,那聊天继续。如果不愿意聊天,又不想点开消息让对方知道自己是有意不回,要么就无视要么只能删除会话了。

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再收到微信好友们发来的“你也清一下吧,群发信息看谁删除了你”这类烦人的群发清理好友信息了,但猜猜看会有多少好友给你发“群发信息看看哪些朋友,看到这条消息不愿意回复你”呢?

本来给男女神发消息,还可以自我麻痹,ta再忙吧?没看到吧?此功能一出,备胎连最后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都没有了。当然,对于热恋中的情侣也是有好处的,其中一方大概能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是真的生气了。

工作方面:

某个寒风彻骨的冬日夜晚,忙了一天的程序员/设计师经过漫长又拥挤的下班路途回到家中,放下一身疲惫准备投入被窝怀抱,突然收到上级或甲方的微信消息,对方兴致勃勃来和你聊工作,末了还不忘加一句“收到请回复”。原本,我们还能在第二天若无其事的表示昨晚睡太早没有看消息,但“已读”功能可不会给你“装没看见”的机会,加班不可避免。

在已读功能出现前,大家还能保持微妙的默契,给点思考的时间。已读功能出现后,聊天效率的确提高了,但加重了双方的心理负担。发出消息等待回复的人,顶着对方“已读未回”的焦虑而烦躁,这比“对方正在输入”却迟迟未见回复更折磨人;而需要回复消息的人,可能没法再仔细思考回复措辞,甚至造成词不达意。

用网友的话来说,在微信QQ里加入“已读”功能,无疑是把用户推向“社交事故”的车祸现场。

幸好,用户的这些担忧,张小龙都懂。

张小龙曾说,微信消息不做"已读"和"未读"的功能,是因为要给人撒谎的机会,这才符合人性。如果人们像机器一样被束缚,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微信已读功能不会有,在线隐身、朋友圈访客功能也不会有了。对于微信为何不能切换在线隐身,官方此前已给过答案:

为了保证消息联络的及时性,我们没有对微信做出“在线”“离线”的状态区分,我们希望用户时刻保持消息传递。你也不必再为一个灰色头像而心情沉闷,因为每个人的微信都是时刻在线的。

至于为何朋友圈不上线类似QQ空间的访客功能,微信团队的心思也不难猜,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隐私,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不让用户使用起来有任何负担。要知道,张小龙一直在做减法,把复杂功能简单化,因为他认为极简才不能被超越。

但,如果微信不按常理出牌,在将来推出“消息已读”功能,会对你的社交带来什么改变吗?

相关推荐
AI桌面浏览器

热文推荐

  • 48小时热文
  • 每周热文

主打熟人社交的聊天工具,适合加入“已读”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