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钉一体看阿里云2.0:新增长之路

时间:2020-11-09 10:32:47 作者: MM

本周,新一季阿里巴巴财报发布,疫情影响下,这份财报成为观察中国在线零售与行业数字化发展态势的重要切入点。

财报数字显示,阿里巴巴整体营收 1550.5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其中,来自云计算的营收同比增长 60%,达到 148.99 亿元人民币,约合 21.1 亿美元。

这不仅是阿里云季度营收首次突破 20 亿美元大关,同时其对整个阿里巴巴营收的贡献也达到 10%,成为阿里巴巴又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也是在这个财季期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宣布阿里云进入 2.0 时代,为飞天云这个「超级计算机」装上「数字原生操作系统」,依托云钉一体、云端一体的发展战略,为企业上云、用云以及云上应用开发提供更完整、更易用的平台和架构。

事实上,基于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认知,包括 AWS、微软 Azure 在内的云计算巨头也在不断调整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阿里云 2.0 已经形成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这既是对云计算发展新拐点的判断,又是对阿里云体系里的产品、技术的重新梳理,在 2020 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这份季度营收超过 20 亿美元、营收增长达到 60% 的成绩单已经让业界感受了 2.0 时代阿里云的增长态势。

云计算的两个拐点

过去两年,云计算迎来两个重要的「拐点」。

2019 年 7 月,IDC 发布的《全球云计算 IT 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云上 IT 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传统数据中心。这意味着两点:其一,企业对于 IT 服务的采购开始向云上迁移;其二,云计算巨头的竞争进入到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阶段,不仅要满足企业 IT 设施上云,还要实现业务和经营的全方位数字化,让新的能力直接长在云上。

这是包括阿里云在内的全球云计算巨头的新增长机会,过去的 2019 年,阿里云提出「全面上云」的口号,营收持续增长,并在 2020 财年第三季度首次达到 100 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如果说 2019 年的这个拐点是 IT 产业发展的必然,那么 2020 年突发的疫情则构成了全球云计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拐点。

一方面,从政府部门到各个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快速上云成为保障业务不间断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大量的工作、学习场景向线上迁移,催生了大量基于云上的应用开发和服务创新需求。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供在线会议服务的 SaaS 公司 Zoom 股价暴涨近 1000%;依托 Office 的微软 Teams 短短几个月突破 7500 万日活用户;AWS、Google Cloud 的营收屡创新高。

阿里云也敏锐看到了这个拐点,张建锋在今年 6 月的阿里云峰会上表示,「经此一『疫』,原本需要 3 到 5 年的数字化进程,将在未来 1 年之内加速完成」。

两年两个拐点,云计算行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有一系列巨大挑战。比如,不同行业对于云计算产品的需求不同,如何能够在通用与垂直的产品供给上实现平衡;再比如,疫情催生的政企上云需求,更多是面向业务层面,因此还需要在保障业务运行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实现基础设施、数据的云上迁移。

更重要的一点,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云计算公司能否向客户提供更有技术导向而非销售导向的解决方案,成为云计算公司能否抓住这次发展机遇的关键。

这也是阿里云 2.0 需要面对的行业现状。

从云钉一体看阿里云的 2.0

正如上文所言,疫情催生了巨大的在线服务需求,在中国,钉钉成为承载从政府、学校到大中小企业在线需求的重要平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钉钉用户数量突破 3 亿,企业组织数量达到 1500+ 个,仅浙江就有超过 100 万公务员在钉钉上办公。

当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将业务迁移到钉钉,这个原本的企业内部沟通工具,已经演变为移动协同办公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更是承载企业与政府业务、数据与应用的平台。

站在应用开发的角度,此前的应用开发部署环境依托 IT 基础设施、云服务器,不仅需要考虑内部流程和数据流程,在开发复杂程度上也超出了许多非技术类企业的能力,而当钉钉平台提供了更多模块化、低代码的开发环境,基于钉钉的应用开发也变得理所当然,特别对于没有技术能力的中小微企业,还可以直接用「拖拉拽」的方式,快速建立自己的企业应用。

最新数据显示,钉钉上的企业应用已经快速上涨至 60 万个,有超过 20 万企业应用开发者在钉钉开发平台上帮助企业定制属于自己的应用;上文提到的浙江公务员办公平台,拥有超过 1000 个应用,每天产生超千万条电子流,这些电子流原本是通过电话、邮件的形式在公共服务的流程中运转;包括立白、东方希望、太平洋保险、广东农信在内的众多企业已经基于「云钉一体」的基础设施,开发了数十万种企业应用。

这构成了云钉一体的一个维度,通过将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封装起来,形成一个更高效、更友好的上云、用云、云上开发的环境,成为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操作系统」。

而在另一个维度,阿里云还在通过底层技术的不懈投入,支撑起云上的创新。

以计算为例,为了克服虚拟化的计算损耗,阿里云自研了神龙架构的云服务器,这个兼具「虚拟机的心脏」和「物理机的肌肉」的新型服务器(架构),为行业树立了计算性能与计算成本的新标杆,在 2019 年双十一的技术大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面向云原生的场景里,阿里云已成立云原生技术委员会,大力推动阿里经济体全面云原生化,并利用阿里云在云原生领域的技术积累,提供更符合云计算特性的应用开发、交付架构,帮助企业从全面上云到业务全面云化。

更进一步,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领域,已落成的五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中展示了阿里云过去几年在自研软件与硬件的突破,也让外界看到阿里巴巴从芯片、部件、整机到云平台软硬件的整合能力,这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既是一系列技术集大成者,也形成了未来云上创新的源泉。

上述两点,一方面通过钉钉拓展云计算的客户群体与用户场景,将云计算的红利从价格变成价值,同时利用对技术的持续投入,打造面向未来的计算基础设施,这构成了阿里云 2.0 的关键发展战略。

写在最后:新增长之路

从行业发展规律到突发疫情按下的「加速键」,不断加速的行业数字化故事正在全球各地上演。在中国,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保障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基于云的业务、数据开发与利用,则成为企业接下来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并持续增长的不二动力。

进入 2.0 时代的阿里云,正在把复杂的架构、服务器留给自己,同时将更具操作性的界面和更实用的能力呈现给客户,这一季财报也充分说明,云钉一体带来的效果已初现。财报里还有两个数字: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约 60% 的 A 股上市公司都是阿里云的客户;至 2020 年 9 月,这些公司的平均消费额同比增长 45%。

这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 80 年代的 PC,当时,尽管硬件厂商已经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能力,但各行各业还是无奈于复杂、高门槛的 DOS-MS 操作界面,随着微软 Windows 的出现,复杂的操作逻辑被封装为面向用户友好的界面,通过图形化的交互,极大降低了个人、企业使用 PC 的门槛,由此开启了一个计算新时代。

而在 2020 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云钉一体的阿里云,显然已经踏上一条新增长之路。

相关推荐
AI桌面浏览器

热文推荐

  • 48小时热文
  • 每周热文

从云钉一体看阿里云2.0:新增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