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间,京东发布了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四季度,京东总营收2243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净服务收入为321亿元,同比增长53.2%,占总营收的比例也创新高,达到了14.3%。
相比于营收增速,京东的经营利润同比仅增长12.4%至5.9亿元,不及预期的8.5亿元。四季度,京东的净利润为243亿元人民币(约37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36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近6倍。财报解释称,上涨原因系“上市公司在股权投资市场价格上涨导致的净收益增加”,也就是说,京东主要靠“炒”自己家的公司股票赚了钱。
2020年全年,京东总营收为7458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29.3%。全年净服务收入为939亿元,较2019年增长42.0%。全年经营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为493.4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来自于股权投资、政府补贴等的收益达326亿,占总利润的六成以上。
由于业绩超预期,京东美股盘前一度涨超10%。截至收盘,京东涨幅收窄至0.76%,总市值达9070亿元人民币。
“自营开放”见效缓慢
据报道,“自营开放”是近一年来京东在零售业务上的主旋律,即一切关于自营的运营、数据和营销等工具,都对第三方商家开放。
“去年,京东开放平台的商家数量和续签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京东也清退了平台内的一些低质低效的经营者。”京东集团CEO徐雷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从具体数据上来看,去年第三季度,京东的净服务收入就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同比增长42.7%至228.2亿,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11.9%上升至13.1%。来到四季度,京东的净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14.3%,增长53.2%到321.3亿元。
不过,净服务收入的占比提升,并非是开放平台带来的佣金及广告收入提升,而是主要归功于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
去年全年,京东广告收入增速仅为25.3%,相比之下,物流及其他收入增速达到了72.3%。四季度,京东物流的收入增长几乎翻倍,增幅达到95.3%。
在净产品收入部分,京东的大本营3C数码和家电领域和佣金及广告类似,也处在较低增速的阶段,去年全年增幅仅为22.0%。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在一般消费品领域增速不俗,去年全年增幅达37.9%,这部分收入也是支撑京东总营收保持较高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另外,京东也在财报中披露了全年的GMV数据,2020年京东GMV达到了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与2019年24%的增速基本持平。
在电话会上,京东零售CEO徐雷介绍了京东的增长历史和方式。他表示,京东最早是通过品类、围绕“货”进行扩张,在第二阶段,聚焦人群扩张,吸引下沉市场、女性用户等,现在京东在开始探索去中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无论是向线下的拓展还是向全渠道方面延伸。
同时,徐雷也透露了京东零售业务未来的发展规划,京东的“大本营”3C数码、家电业务作为第一增长曲线,正在发展中的健康、工业品MRO领域是第二条增长曲线,仍在发展初期的创新零售、服务与技术服务等赛道则是第三增长曲线。
重押社区团购
净增新用户1.1亿,是京东财报中不可忽视的数字。京东表示,其中80%来自于下沉市场。相比之下,阿里、拼多多的新增用户中下沉市场的比例是70%,这说明,京东对于下沉市场的发力更为有效。
去年12月,京东整合了一系列业务成为“京喜事业群”,包括社交电商平台“京喜”、便利店业务“京喜通”(原京东新通路)和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以及京喜快递。
此外,京东还通过业务合作和战略投资,加强了在下沉市场的供应链能力。去年12月,京东宣布7亿美元战略投资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湖南兴盛优选。另外,7.98亿港元参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香港上市企业中国地利集团,占股约5.37%。
随后,今年2月,兴盛优选又完成了由红杉资本领投,腾讯、方源资本、淡马锡、KKR、DCP、春华资本、恒大等跟投的30亿美元的D轮融资,充足的资金让兴盛优选成为了几乎唯一一个可以和美团、滴滴、拼多多抗衡的创业公司。
谈到社区团购,就不得不提京东的老对手阿里。阿里并非是第一个试水的互联网巨头,但却是内部赛马最为激烈的,除了对外投资的十荟团,饿了么、零售通、菜鸟、盒马等都在原本业务的基础上探索社区团购业务,虽多但不专。不过,据报道,春节过后,主打社区团购的零小哇优选开始在河南三城上线。
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队伍逐渐齐备,社区团购即将进入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
前段时间,滴滴旗下橙心优选、美团优选、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以及阿里参投的十荟团等均因为低价倾销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使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等原因被市场监管总局各罚150万。
京东重注的兴盛优选虽然未在处罚之列,但这个赛道并非坦途。不仅仅是因为平台之间在资金、战略、打法上的较量,也在于以往互联网惯用的、靠低价争夺市场的野蛮打法已经被官方命令禁止。
待上市的物流
除了零售相关的业务之外,京东最值得关注的业务就是仍在上市进程中京东物流。
这是一个因亏损而被质疑多年的项目,如马云就曾表示,京东物流“公司太重了,早晚会拖累京东。”
不过,马云的预言并没有成真。现如今,物流不仅是京东的一块“招牌”,也有望成为京东的“摇钱树”。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营收分别为人民币378.73亿元、498.48亿元和495亿元。其中,去年前三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营收的345.76亿元增长43.2%。
同时,京东物流的亏损也在迅速收窄。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个月,京东物流分别亏损为人民币28亿元、22亿元及1170万元。
2016年11月,京东宣布对外开放,随后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关于京东物流的开放性问题,去年8月,京东还因暂停接入申通引发热议,对此京东给出的解释是,淘宝从未允许接入京东物流,而在彼时,传言称阿里或将成为申通的第一大股东。
截至去年年底,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了超过9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
京东物流之所以能够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主要就是依靠这些数量庞大的仓储,商家提前将货备至京东的仓库,消费者下单后从最近的仓库发货的“以储代运”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这是京东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京东在干线运输上投入不足。为了补齐在空运、陆运上的短板,去年8月,京东物流以54亿对价收购跨越速运,目前,京东物流拥有的620条航空货运航线绝大部分都来自跨越速运。
效率增长上,京东物流在反映供应链能力的库存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35.8天持续下降至33.3天,应付账款天数也从54.5天下降至47.1天。
不过,对于京东押上重注的社区团购来说,京东物流的业务协同性其实并不高,原因在于冷链和常规的货物运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此前的投入也较难复用。
除了物流以外,3月10日,京东集团旗下的提供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与综合服务的子集团京东产发也获得了来自高瓴资本和华平投资的A轮优先股融资,预计融资总额约为7亿美元。
京东产发的目的是为京东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即从京东手中收购部分现代化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再回租给京东。截至目前,京东产发旗下两只核心基金和开发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超过190亿元。
实际上,高瓴资本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京东系的各个项目中。早在2010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就给京东投资了3亿美元,这是当时国内投资界的最大单笔投资之一。另外,张磊也主导了京东与腾讯的合作。
2018年2月,高瓴曾领投京东物流的25亿美元融资,帮助京东开展供应链和物流渠道优化,这也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最大单笔融资,京东物流投后估值为134亿美元。在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中,高瓴资本旗下HHJL Holdings Limited持股2.9%,如按照目前市面上普遍认定的400亿美金估值计算,高瓴资本可获得约3倍的回报,获利约50亿元人民币。
除了京东物流外,去年8月,京东健康也与高瓴资本就B 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的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
京东正处在IPO收获期,零售、物流、科技(京东数科与AI、云业务合并成立的子集团)、健康这四架马车中,除数科上市暂缓外,其余业务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
但就在上市之前,京东系的高层们也迎来大动荡:京东物流原CEO王振辉因个人原因离职,京东数科原CEO陈生强则担任京东数科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疑被“束之高阁”,原京东三大高管仅剩徐雷一人掌握实权。“刘强东复出”的声音开始浮起。
如今,京东物流CEO由京东集团原首席人力资源官余睿担任,京东数科CEO则由京东集团原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接任,他们会如何续写京东故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