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写作,电影,都是创作。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成为创作人,再和世界谈谈。”这句话,是韩寒在发布第一条VLOG之前对粉丝的告白。
以“全能创作人”的身份,韩寒瞄准了中视频。而他的新动作,也让这个在时长、制作、成本等多个维度上均介于长视频和短视频之间的“视频中间层”,快速闯入大众视野,成为视频领域的新星。
但微电影、PGC等不同的名字和内容组织形式,都曾是中视频在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
这一次,中视频以微综艺、VLOG等形式再度登场,其背后不仅是硬件及技术的更迭、视频平台与内容行业的进化,也是新算法技术和订阅制度下的新内容分发逻辑、用户在网络新时代形成的观影新习惯,更是多个互联网企业竞相追逐的发展新机遇。
01、韩寒入局引关注,中视频几度更名终爆发?
1月18日,韩寒正式代言西瓜视频,双方宣布联合发起视频频道“再和世界谈谈”,计划与众多中视频创作人共同打造视频时代的“杂志”。
韩寒的老粉汪圻在看到这则新闻时,心情有些激动,“那个在博客上肆意发表自己观点的韩寒,回来了。”
“很高兴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带来更多VLOG,以后我在这儿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所思所想......”打开韩寒的微博主页,第一条内容就是韩寒用边走边说的方式,以带着十足诚恳的语气,为自己的中视频频道做相关解读。
有粉丝在评论区留言,“终于肯出镜面对大众了,我觉得有人出镜是为了出名,而有人出镜是为了在成熟之后输出思想和价值,让更多人受益。韩寒你就是后者。”汪圻很是赞同,还给这条留言点了赞。
在十多年前,还是以博客为主的早期互联网时代,汪圻就已经习惯于追更韩寒的文章。那时,像韩寒这样的内容创作者都是在博客上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观众也习惯于从文字中获取作者传递出来的信息。
可惜韩寒后来逐渐专注于电影、赛车等新领域,不再写博客,也很少在微博发表自己对事物的深度看法了,这让汪圻倍感失落,“后来也慢慢接受了韩寒的变化,他的新电影上线时也会去电影院支持一下。”
这一次,韩寒以VLOG的形式做回了意见领袖的老本行,汪圻很理解偶像的选择,他认为这完全是顺时代发展之大势而为之。
比如,视频化的表现方式能容纳超出文字范围的更多内容,足以让韩寒更加具象化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再加上,视频的展现形式也更适合时下用户们的观看习惯,“或者说,视频专栏其实就是当年的博客,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而在方莹看来,韩寒这一次瞄准的中视频,并算不是多么新鲜的事物。在2021开年第一天,韩寒曾与蔡康永、傅首尔参与制作,共同推出了微综艺《2021,有一说一》,方莹在观看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这种时长介于长短视频之间的内容形式,我应该看到过。”回想了一番过后,方莹仿佛回到了第一部微电影《老男孩》上线时,“那时候并没有长视频、中视频、短视频的概念,只有电影、综艺、电视剧之分,后来出现了一个叫微电影的新东西,但不算太火。”
彼时,这种类似于传统影视内容“微缩版”的新内容展现形式,只是视频网站在成本高昂的版权采买资源下,迫不得已推出的一种更便宜的自制内容形式。
相对于电影电视剧等长视频,以更粗糙的制作、更短的时长、更少的成本为特点的微电影,可以说是中视频最早的化身。而后《万万没想到》《晓说》《暴走大事件》等节目先后上线,又开创了PGC(专业生产内容、专家生产内容)这个新的内容制作形势,中视频也有了新的代名词。
但是以“替代品”身份出道的中视频,终究没能掀起太大的水花。
对那时的内容创作者而言,与标准的剧集综艺甚至电影接轨才是最终目标和理想出口,这也是为什么优酷创始人古永锵会在2012年表示,“微电影走长广告之路,必死”。而不受内容创作者重视的中视频,在像方莹这样的观众眼中,就成了拍摄制作粗糙、鲜有优质内容的代表,因而很难让他们产生持续观看下去的欲望。
眼下,中视频之所以能够再次吸引方莹,是韩寒宣布将以中视频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观点,“或许像韩寒这样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能为中视频带来不一样的改变。当然了,等产出足够多的高质量内容,未来中视频或许也会像短视频一样成为不少人的固定消遣方式,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02、新瓶装旧酒,写着巨头们的新故事
在观众眼中近似异军突起的中视频,其实早已被企业视作“兵家必争之地”——当短视频和长视频战场都已趋于稳定,企业们开始把灼灼目光投向了可以完善视频业务生态的中视频。
已经经过漫长发展的长视频领域,各大平台从天价版权的争夺后逐渐清醒,终于发现一味地通过抬高价格来购买独家版权,到最后不仅和其他平台撞得头破血流,更是因为高昂的支出导致盈利无望。
能够看到的是,目前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等平台如今更加重视生产自制内容,从电视剧、电影再到综艺、纪录片,从完全自制到合作投资,自制内容在长视频平台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深耕长视频能够起到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维持老用户粘性上,挖掘新用户仍然需要新方法。
短视频目前的存在方式,与长视频较为割裂,两者之间很难产生直接导流的。因此在短视频需要升级,长视频需要过渡的情况下,中视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补充弹药的好机会。
行动最迅速的是短视频巨头抖音和快手,早在2019年,抖音就先向用户全面开放了1分钟视频权限,后又开放15分钟长视频权限。而快手也开启了5至10分钟的视频录制时长权限。两大短视频巨头都在拓宽平台内容边界上做出了相似的举动。
长视频平台也不甘示弱,爱奇艺随刻版APP对标的对象是几乎所有视频平台的终极目标——Youtube。正如龚宇此前所发表的看法一样,他认为5G时代的到来,正是给了中视频发展的机遇。
爱奇艺随刻版的意义,还在于对百度好看视频的补充和传递,作为一个中间介质,爱奇艺随刻版串联起从好看视频到爱奇艺的整个生态,形成一条全链路。
此外,芒果TV的“大芒计划”以及腾讯视频在2020年末才提及的规划,都在证明长视频平台将中视频视为了后续发力的重点。
除此之外,社交平台们也紧随其后,先是微博启动视频号计划,紧接着小红书上线视频号,打破此前对视频市场的限制。随后,微信视频号“长视频”功能上线,开始支持1~30分钟的视频创作;知乎上线了“视频”专区,将1分钟以上的知识类视频作为重点扶持项目。
各领域的佼佼者纷纷下场,无疑证明了中视频赛道的火热。只不过,中视频是个重新被定义的概念,却并非一个新产物。新瓶装上旧酒,能否说出新故事,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03、炮灰还是救药?但肯定不是快车道
中视频这片全新的流量洼地,如今载满了各路入局者的野望。布局中视频已久的B站和屹立不倒的Youtube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相比PGC模式,UGC模式(用户生产内容)的发展势头在近两年中越来越猛。
但与此同时,B站CEO陈睿也曾公开表示不理解中视频这个概念,他认为视频的长短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原因,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用户是否喜欢内容本身。这个观点的内核也是其他入局平台在开放权限之后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创作逻辑与短视频、长视频有着一定的内容壁垒和变现难度。在培养和挖掘这方面创作者的过程仍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如西瓜视频推出的分账激励规则、20亿元补贴和B站的创作激励计划,皆是如此。
另一方面,中视频仍然依赖广告植入和广告定制的变现模式,在流量广告和直播电商方面的探索仍然断层。并且中视频创作者的粉丝对创作者的依赖大于平台,一旦创作者出走,那么其身上所具备的流量与价值也会随之迁移。
诚然,5G的普及会加速中视频的发展。但对于各个平台来说,能否借由中视频再度掘金,仍然需要内容、创作者和用户一齐完成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这一切也就决定了中视频赛道并不是一个能靠烧钱就能发展起来的快车道。
尽管中视频的定位被认为是短视频和长视频寻找增长点的一个平衡水位,可一旦在内容竞争力上没有出色的表现,那也很有可能成为炮灰,被吞噬市场份额。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被看到的王者级选手——Youtube,市场上同样不乏Quibi这样黯淡退场的选手。在探索中视频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时,还需迈过很多坎。
因此,布局中视频对于巨头们来说是完善生态链的一步棋,但却尚且不能被视作速效药。